In 愛的交流, 新聞報導, 最新消息, 點亮愛分享

阿翔外遇事件,暴露了台灣人普遍對情愛觀的焦慮不安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阿翔是否真心道歉?重要的是那個願意與他走下去的人是否相信,其實,跟我們其他人無關。但我們卻可從中學習,用理解取代批判,用慈悲貼近你所在乎的人,他會錯,你也會錯,一起在愛中成長。

這幾日不只新聞媒體,連網紅影音平台,都重新剪輯過往片段,讓大家回味當時的哥兒們情誼,所謂的朋友情感,都是假象……,甚至浩子陪伴阿翔召開的道歉記者會,也被抨擊虛偽、哭不出來、演很大……那試問,到底什麼是真?

還是,其實真相不重要,就是透過別人的故事發個世間警語,然後大家不勝唏噓,說著「人性啊」作結?每天上演一集最新進度,令人懷疑在看新聞還是在追劇?

對我們不過茶餘飯後的嗑瓜子話題,對當事人而言,這可是生命的重大傷痛啊,為何我們有權利說嘴?一旦抓到犯錯,人人得以喊打,好像我們是正義化身,在宣洩同時,其實暴露了台灣人普遍對情愛觀的焦慮不安。

人,可不可以犯錯?答案應該是肯定的,從小就聽過「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」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,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學習。那人會不會犯錯?這也是事實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」,聖經故事亦提到,耶穌對審判罪婦的眾人說道:「你們當中誰沒錯,就可以對這婦人丟石子」,全場就逐漸安靜下來。但事實上,我們允許犯錯嗎?

這次阿翔事件,畫面重播、加油添醋、煽動眾怒,就是要提醒眾人,犯錯很可怕啊,你千萬不要被抓到,不然你即使道歉了,風波都不會平息,甚至又有新畫面,可以作為談話節目的題材。偽善的道德標準,重批判卻不思辨,透過好像正義的言論,實則是想把自己和犯錯切割,當我指責對方時,儼然我是無錯的代表。

自我感覺良好建築在別人血淋淋的教訓上,卻未從當中好奇,阿翔既然曾是愛家好男人代表,發生什麼事,導致人生轉了彎?而這事情的關鍵,會不會就是愛情中值得警惕的?我會不會也可能在誘惑中把持不住?如果想珍惜家人,那在婚姻中應該注意什麼?

探討犯錯的原因遠比討伐犯錯之人重要多了,因為那才是讓我們能變好的關鍵。公視影集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前陣子剛落幕,卻在這一個禮拜又熱烈上演。

阿翔是犯錯了,甚至在這件事情上,有婚姻關係的他,更要好好反省。婚姻的不忠,之所以讓人有強烈的情緒,就因為那不只是道德議題,更是每個人對於愛的渴望。聽別人的故事,流自己的眼淚,誰不希望能遇到一個對的人,愛護自己一生呢?但若大家都嚮往這樣美好的愛情,為何還會有偷吃呢?所以愛是渴望,但要好好走下去是能力。

每個人都會犯錯,我們無法立刻完美,但在慈悲容錯的道路上,檢討前行才是重點。愛之所以難,是因為愛始於自由意願,卻讓人也不安於自由意願。兩個人為什麼會在一起呢?當然是我有意思,你也有意願,所以在美好的緣分中,譜出戀情。

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」卻不是一個事實,因為時間會走,人會變,那愛怎麼可能不變呢?換了工作位置,就有可能換了思維模式;剪了個新髮型,就有可能產生不同的心情,愛情亦如是。一紙婚約不會帶來永恆,愛在每天相處中增增減減的變化著,當長期忽視或沒有對話交流,愛少了,就容易疲乏、受誘惑。

所以從來不是堅持「愛的不變」,更不是保密防諜,懷疑對方「何時會變」?而是能明白在愛的變動中,每天早晨醒來,都感恩身邊的人願意「選擇」與你繼續一起走下去。因著這份感動,所以珍惜每天的相處,持續在意、尊重對方的感受,才能讓兩人想一起走下去的自由意願,繼續維繫。

阿翔老婆的公開信件,就正是表達了這樣的心路歷程,初遇事件的震驚、痛苦、撕裂到回憶十年間的無微不至,到最後的「選擇撐傘守護對方」,這正是出於愛的選擇。也許接下來這兩、三年,可能仍會不斷在這樣受傷、背叛的不信任中拉扯,但這就是愛的真實樣貌,如何在雙方的不完美中,因著愛,而願意逐漸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!

我們從來不是當事人,看見的畫面也是相同的一幕,但卻會有各自解讀,這是「詮釋」,卻不是真理,更不是新聞媒體要持續報導的事情。當這社會充滿錯假訊息時,我們更要保持理性思辨的能力,去看待每個人提出的觀點。所謂的名嘴、專家,又或是當事人的好朋友,都不是本人,說出來的話,都是自己的個人觀點,而非大眾需要相信的證據。

阿翔是否真心道歉?重要的是那個願意與他走下去的人是否相信,其實,跟我們其他人無關。但我們卻可從中學習,用理解取代批判,用慈悲貼近你所在乎的人,他會錯,你也會錯,一起在愛中成長。

當然,這是筆者對於此議題的觀點,也確實仍然用了阿翔事件為題,或許對讀者來說,也是個炒作,不過,不這樣你怎麼會點進來看呢?我們都不夠好,但我們願意往更好的路前進。這也才是能讓彼此人生幸福的關鍵吧。

『對情愛觀的焦慮不安』

相處時的日常,因愛互相學習成長。
然而我們允許犯錯、失敗嗎?
探討過往的經驗,能從中省思其原因。
用理解取代批判,渴望愛的永恆,時刻感恩珍惜彼此。
我們都不夠好,但我們願意一同往更好的路前進。

一起擁抱自己與在乎的人

⇒  本文已刊登於創價協會

#關懷與實踐
#倫理議題的思考與反省
#愛
#彭川耘老師
#點亮協會

Recommended Posts
0

開始輸入並按Enter進行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