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 悲傷陪伴, 生死關懷, 點亮亮點

本期的作者都以日常但真摯動人的故事,分享給我們有關生死關懷的深刻意涵,分別是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失落,「失落它並不可怕,不僅是一條預期之外的生命叉路,還充滿轉變人生的能量,如果你滿懷勇氣地迎接它,生命將會領你走向復甦與重生。」(吳庶深)這是庶深老師用他的人生歷程所分享的生命故事。

而當我們無可避免的要面對生命中最大的失落──死亡──時,我們又該如何從生命中重要的事物來理解人生的死亡旅程呢?賴醫師分享他的醫學課堂,「想像自己也會踏上這樣的旅程,認真面對自己的死亡,準備自己的死亡,進而發掘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事物。坦然地去看、去聽、去說,那麼剩下的就是自己可以掌握在手的功課,『說再見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。」(賴允亮)是不是也給我們重新看待活著的這件事情呢?

辜老師則提醒了我們如何陪伴身邊的孩子們面對死亡,「如果你問我,是如何陪伴孩子們度過這個歷程,其實無他,讓他們可以書寫、專注地聆聽,讓他們知道有人會接住那無以名之的情緒,就是釋放悲傷的第一步了。」(辜琮瑜)《莊子‧齊物論》說:「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。」當我們多活一天,其實也就接近死亡一天,不論我們活多久,這樣的說法對每一個人都一樣。可是莊子也說當我們接近死亡一天,同時我們也在創造另一種新的生命可能。既然如此,那麼「生有時,死有時,我們無法選擇死亡的方式,但可以選擇面對死亡的態度。那就是珍惜與所愛的人之間的每句對話、每個眼神交流,因為它們可能是最後一次美好的互動。」(倪汝枋)

這就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努力想要做的事,從真實的生活開始,從日常的活動切入,真真實實地從生活中打造生命的幸福。我們清楚地認知到:生命教育一方面是生活日常的事,關於生活中的愛與關懷、生活中的學習活動、生活中的憂喜與悲愁;一方面卻又是生命中極不尋常的事,關於生活中的失落、親友的生離死別、生命中那些無法承受的重。所以生命教育很難,但也很簡單。

就讓我們回到日常生活吧!認真的過好每一天,如果我們每天生活中的行走坐臥、奔忙駐足、沉思眺望、歡喜悲傷的地方,是我們所珍惜、願意投身的地方,那麼,當我們身處其中,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不論在其中我們遭遇到什麼困難,不論是什麼樣的起起落落,都將會是幸福的一部分,都不影響我們對生活、對彼此的投身與付出!所以從珍惜身邊的伙伴開始,真心的看待每一個喜悅,好好的接納、陪伴每一個失落與悲傷,享受大大小小的成長,歡喜地讓自己過著每個接近死亡的一天,同時也會豐富我們的生活,創造我們新的人生。

(作者為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)

 

 

相關文章
0

開始輸入並按Enter進行搜索